我们一般在甲醛治理完后怎么判断是否达标?关于这个问题,荃芬小编今天给大家好好讲解一下:
室内装修污染、新房甲醛污染已成为广大装修业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,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发布的一份针对北京、广州、南京等城市,新装住宅空气质量的抽检报告。抽检报告显示,这些城市甲醛平均超标率为70%至80%,其中,检测最高值超过国家标准的4.2倍(国家标准是0.1mg/m³)。
家里装修完,碰到装修污染问题,大部分人会选择室内污染治理公司或者自己购买相应的治理产品,对新家进行装修污染治理。不过现实的情况是:
1、90%以上业主自己不了解这些,所以无法判断其除甲醛效果如何;
2、找专业的第三方CMA检测机构,价格较贵(第三方检测检测机构600-800元/检测点),一般家庭接受程度低。
所以造成业主对除甲醛公司的治理效果到底如何,心存怀疑,但又苦于无法验证。荃芬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,判断室内甲醛污染治理效果以及监测长期效果的方法,防止大家在治理完后是否有效果不得而知。
判断除甲醛效果,首先要知道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特性:
室内甲醛污染的来源
甲醛是建材、装修、装饰、家具中无处不在的粘合剂的主要成分,粘合剂中的“游离甲醛”,随着温度升高,挥发到空气中,就形成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污染。
墙漆涂料中含有粘合剂,粘壁纸、刮腻子要用胶黏剂,油漆涂料中含有粘合剂,窗帘、床垫等纺织品中的固型剂、遮光剂都属于粘合剂,加工棕榈床垫要使用粘合剂,家具中要用胶黏剂,生产细木工板、胶合板、密度板等人造板更离不开粘合剂。
所有这些粘合剂中都含有甲醛。北极光环保提醒粘合剂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的甲醛,或者后期发生潮解降解,从粘合剂中分离出来的甲醛,就成为“游离甲醛”。
按照各种粘合剂中的游离甲醛挥发周期的长短,可以把这些含有粘合剂的装饰、装修材料、及家具物品,分为“短期甲醛污染释放源”与“长期甲醛污染释放源”。
短期甲醛污染释放源
墙漆、壁纸、腻子,油漆,窗帘、床垫等材料中的游离甲醛,释放、挥发甲醛周期较短,一般在2周至6个月左右,属于“短期甲醛污染释放源”。
长期甲醛污染释放源
生产人造板专用的脲醛树脂胶,其甲醛释放周期长达3-15年,是“长期甲醛污染释放源”,而且是室内唯一的长期甲醛污染释放源。
所以,甲醛污染治理的核心与关键——控制人造板甲醛释放,家装、家具中的人造板是室内唯一长期释放甲醛的污染源。另外,人造板之外的各种胶黏剂中的游离甲醛,释放的高峰期在最初的2-3个月,整个释放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。所以6个月之后新家中的甲醛污染几乎100%来自人造板。
判断除甲醛效果的方法:
知道了甲醛治理的核心与关键是控制人造板甲醛释放量,那么我们只要监控家具中人造板治理前后释放量,就可以看到甲醛治理效果如何了。具体步骤如下:
选择一个污染较重,空间相对独立的家具:
1、在进行甲醛治理前,先检测家具内部的污染浓度,并拍照记录下来;
2、对该家具进行甲醛治理;
3、3天后对该家具内部进行效果检测,对比前后治理数据,以验证甲醛治理效果。
最后,再对该家具内15天、30天、半年……等进行跟踪监测,这样就可以看到甲醛治理完,空间内部有没有反弹。
荃芬温馨提示:在用该方法进行验证治理效果与长期效果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前后封闭时间
因为针对污染源的检测并无相应的国标,但从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推荐性标准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GB/T18883-2002,标准中规定封闭时间为12小时,所以咱们可以参考为同样的封闭时间。
2、室内温度
室内甲醛浓度受室内温度影响非常大,温度低于23℃时,甲醛释放量开始降低,检测结果会比实际污染程度偏低。但是夏天,室内温度升高,再次检测,甲醛就超标了。温度越高,超标越严重。国庆节入住的新家,到了第二年夏天,室内甲醛严重超标,这种现象很常见。
据日本科学家计算,温度每升高1℃,室内甲醛浓度增加12-13%。例如:23℃时,甲醛浓度是0.10毫克,30℃时,甲醛浓度将达到0.22毫克,35℃时,甲醛浓度将达到0.41毫克。
秋冬季装修后,检测甲醛不超标,就放心入住了,结果就很有可能长期生活在甲醛浓度超标的环境中,造成家人免疫力下降,患发多种疾病的风险提高。
最后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于家人的健康也是愈发关注,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家庭,只要家人健康,我们的生活才更有保障,关注家人健康从你我做起!
分享到:
Copyright © 2013-2025 西安银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绿地领海大厦B座11807室 400-081-5586转2 网站数据荣誉资质来源百度百科 禁止复制和镜像,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
陕ICP备14003617号-2
关注官方微博
关注官方微信